初中毕业后,很少回母校去了。
小学是在石家冲乡永福庵村校度过的。那时候的村校和和现在村校基本上一样,老师还是一人一班,只是现在校舍好一些罢了。
教我们班的老师姓罗,叫罗显彬,是一个民办教师。不过早已转正,都退休了。因为是一个老师把所有的功课教完,所以我很少接触其他老师,就习惯于对罗老师只称老师,不喜欢加上姓,总觉得这样要亲切一些,导致现在我也喜欢学生就叫我老师,而不是李老师。师范毕业后回去碰到过罗老师一两次,我仍只叫老师,可能就是那时候养成的习惯吧。
想想,老师真的对我们很好,而我那时也实在太不懂事了。
扔书事件
能够转成公办教师,一直是老师的最大的愿望,为此,他也一直在下课休息时候学习,准备去考民师班。教室讲台左边的那张桌子是我们的作业本的集散地,也是老师休息与学习的地方。老师所有学习资料都放在那两个抽屉里。下课后他很多时间都坐在那儿写写划划,我常凑过去看,是一些根号呀什么的(后来才认识它的,当时不知道),看不懂,却硬要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,这题怎么做那题怎么做。
一件事发生过后,我再也不没有勇气去看老师做那些难懂的习题了。
一次下午放学之后,老师有事出去了,我们在教室里玩,几个课文没有过关的同学在还教室里背书。大家发现老师的抽屉没有锁,就决定打开来看一看那些复杂的书本和卷纸,于是就你一本,我一本的翻看起来,几个背课文的同学也过来了,翻看后他们竟然把书和卷纸扔到满教室都是。老师回来后看到到处都是自己心爱的书本和卷纸,蹲在教室里收拾起来,他并没有说什么,但我从他眼里分明看出了愤怒与伤心。最终老师还是没有考上民师班,一直教到我们小学毕业。
真恨自己当时没有胆量站出来制止,或许不发生当时的事,老师可以考上民师班,早一些转成公办教师。
当年就读的村校,也是师范三年级实习了一个月的地方
偶尔发光
我从小就惧怕作文,不是提笔忘字,就是选不到好内容,写一个作文总是只有那么三言两语,一二百字就草草结束了。
记得写过一个作文,我因此得了老师的表扬,而且以后我写作文还很专心,很用心向的班上作文写得棒的同学学习,学到了诸如:“叶上的露珠像水银般闪闪发光”一类的比喻句子。那个作文我只依稀记得内容大概了:我和弟弟没事在家玩打假仗,第一局我轻松取胜,第二局我就大意了,输了,从这里我得了一个教训,骄傲使人落后。整个作文也就二篇吧(小学时写作文我们通常以篇来记数(篇就是页),而不是多少字)!没想到老师给你下的评语是:“短小精悍,作文有深意。”还当作全班的范文来学习。
现在想一想,老师也只是想给我一次自己树立信心的机会吧!但这在当时真的很鼓舞我的士气,以至于后来到果树园的参观后写作文,一路上我都很认真的观察,连果树上诱人的果子向我施招都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。
可惜后来语文成绩一直不好,辜负了老师的一番心血。
老师病了
老师很朴素,长年都穿一件兰色的中山装上衣,老师身体也不见得怎么好,很瘦的那种。不过上学几年老师没有耽误过我们的课,我估计他都是带病坚持上课。
只见过一次老师生病。那是下午放学后,同学们三三两两往家走了。我刚转过教室,走到教室后面的小路上,就看到老师蹲在路上,用手按着肚子,痛苦的皱着眉。几位同学站在那儿一点办法都没有,老师只是说:“没什么,一会儿就好,你们走吧。”同学们都不走,要和他一起走,他们走一会儿又休息一会儿,可见老师的病有多重,可以想像上课的时候他多么辛苦地强忍疼痛 ……看着他们渐渐远去,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……
这些小事,老师未必能记得,可我必须要记得,再过十年,二十年也还会记得。 真的,罗老师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…… |